這份帶有日式風韻的「抹茶生巧克力塔」,製作起來相當簡易,唯一較為費工稍有難度的部分,應該僅有餅乾塔皮的準備。這一次為了呼應抹茶主題,成品外型上想要呈現簡約線條日式風格,所以示範時刻意選用低邊高的法式塔模圈來成型,當然你也也可選用傳統分離式菊花型塔模來製作,另一個使用塔圈來製作的重要原因,則是為了減少內餡填入的白巧克力厚度。因大多市面上容易買到的白巧克力,含糖量都頗高、且帶有濃厚奶味,如果搭配過厚內餡的話,吃起來就容易膩口。
不萊嗯的做法有別於常見食譜,僅把抹茶當成色料粉拌入的操作,而是先將鮮奶油...
這是一份起源於17世紀法國西南部,口感與做法上介於蛋糕與派之間的傳統甜點「巴斯克蛋糕」。在經典作法原只是單純地將完成麵團一分為二,中間鋪上果醬(經典是櫻桃醬或黑莓醬)做為夾心後入爐烘烤的點心。不過後來逐漸演變出內層開始放入不同夾心、且餡料變化也愈形多樣的做法。不萊嗯影片中示範的「巴斯克蛋糕 - Gâteau Basque」作法,則是在19世紀時所演變出來的。餡料夾心多了卡士達醬、因此風味也更有層次,濕潤度當然也提升不少。
原經典配方裡的蛋糕體含有杏仁粉,正是它香氣一大特色,外型則有鮮明在入爐烘烤...
這份燕麥蘋果派的配方主人老奶奶,與在台灣紅透半邊天的檸檬蛋糕老奶奶沒有關係,這份獨門的蘋果派配方與不萊嗯早先介紹過的「私房版紅蘿蔔蛋糕」是同一人。自己真的很希望她有機會能看到這支影片,只因幾年前好朋友告訴我她的母親(配方主人)得了阿茲海默症,在2016年初春好友再去探訪他母親的時候,連他是誰都已經不記得了,就只能靜默的握著彼此的手。
第一次吃到這個「燕麥蘋果派」配方是在1999年不萊嗯到加拿大Montreal進修語文的同一年,也是我認識這位加拿大友人Bob的同年,在那之前自己只吃過台灣速食店的蘋...
與美式鬆餅比起自己相對偏愛比利時鬆餅的口感,美式鬆餅做法固然簡單,但實在太像加了泡打粉的熱蛋糕,且放涼後就走味不再好吃、失去該有的鬆軟特性。但比利時鬆餅則相當適合室溫或微溫品嚐的一道點心,甚至是要把它當成早餐吃也可以。呼應台灣目前正夯的夏日野餐露營風,你是可以在家裡做好用保鮮袋密封好帶出門,隔天享用風味依舊。
採用類似製作麵包的酵母菌麵團發酵法,因此口感中多了些許樸實麵粉香氣,不會太像在吃另類雞蛋糕的空虛感。而示範的配方中,我使用了兩種麵粉來混合成為中筋麵粉,這個部分大家可以依自己偏好來調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