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邦酸種麵包、野生酵母
魯邦酸種麵包、野生酵母
新鮮草莓雖天生帶著馥郁香甜的迷人氣味,不過烘烤後確實不容易留住同樣的氣味,早在2018年魁北克6月草莓季,就嘗試過運用草莓果泥替代麵團水分製作出第一份草莓歐式麵包,不過在沒經過提醒的盲目品嘗測試下,確實沒人吃得出有草莓的存在的痕跡,直到今年準備新書及嘗試不同麵包食譜時突然想到,如能同時加入「草莓果乾」進到麵團,是否能留住這樣嬌貴的氣味呢?經過2番嘗試與麵團比例調整後,決定了這份「草莓粉紅泡泡」在我心中的模樣,並且運用天然魯邦麵種做為唯一酵母,讓麵團天生柔軟也更適合放置常溫。
與其把它當成西式餐食...
採用24小時低溫發酵麵包 (巧巴達) 配方,已是我做過,也是自己的食譜書中最高含水率、較高鹽分及少量橄欖油添加的麵團。且同時刻意放大了「高筋魯邦麵種」至1.5倍使用,也有額外添加【小麥蛋白粉 - Wheat Gluten】,因此最終的麵團含水率已經達到86%,但卻不會對揉拌麵團或發酵後的塑形階段,產生黏手或癱軟外擴現象。這是運用了三個關鍵條件彼此相輔相成而來。(一) 使用足量天然麵種、(二) 額外添加小麥蛋白提高吸水性(三)藉由高溫鑄鐵鍋密閉循環烘烤技巧,昇華釋放出大量水蒸汽,因此整個切面氣孔...
櫻桃與巧克力原本就是風味上的絕妙搭配,如果將這樣法式甜點概念,轉移到歐式麵包,是否同樣能帶來讓人驚艷的味覺體驗呢!以法式甜點的調味手法,將富含莓果酸甜氣味的紅櫻桃、義式濃縮咖啡、可可粉及巧克力豆,融合進麵團裡,以天然魯邦麵種作為單一酵母,除了配料,不再麵團裡額外添加油糖,卻顛覆大圓麵包給堅硬、口味單一的無趣印象。
這份配方中最大亮點在於,如何在加入高量可可粉後,依然保留住麵包的柔軟質地。通常無添加奶油及砂糖的麵團,如同時又因為添加了鹼化 (荷蘭) 無糖可可粉的干擾,烘焙後就容易發生組織質地偏硬的...
用最簡單、最容易取得的食材,卻能把麵包做到讓人迷戀的好吃,這或許才是無油糖的歐式自己的經典吧!在探索了很長一段魯邦種麵包後,感覺有點卡住,似乎自己未能在這些天然酵母麵包中獲得太多驚艷!直到2019年年初,讀了美國麵包大師 彼得 . 萊因哈特 ( Peter Reinhart) 在2001年出版的作品中,在一篇描述他以餵養了近3個月的魯邦麵種,採用80%高量魯邦麵種,對應新鮮麵粉添加的大膽配方 (一般多是35%魯邦麵種添加),並且贏得麵包大賽冠軍後,我告訴我自己,何不大膽跟著試試呢?果然很快的,自...
眾多歐式麵包製作裡,運用中種 (老麵) 法或稱為魯邦種,藉以增加麵團發酵多層次氣味,是居家歐式麵包學習中,能從平淡升級到接近商業歐包製作水準的必要歷程。而這份配方當初設定,就是除了因額外添加的核桃以外,更希望麵團本身就能擁有豐富堅果香氣,於是從起始的液態酵頭 (魯邦種 - Levain),就以『裸麥酵頭』為首選 (當然你也可採用「高筋酵頭魯邦」製作、替代),同時主麵團裡也參入約22%黑麥粉,搭配75%的高水的比重。
從未嘗試過液種老麵 (魯邦種) 的朋友,或許覺得做一份麵包怎會如此囉唆、時間拉的...
杏桃基礎鄉村麵包採低溫發酵法所完成,自己前後試了很多種可能的組合變化,雖每次成品都不算太差,也達歐式麵包基礎水準,但總感覺就是缺了臨門一腳。終於我理解除留意麵團含水率之外,還是一些發酵細節的留心。這份配方在影片中採用的是70%含水率,整體麵團較為黏手,不過氣孔組織相對的也更有活力、奔放。如果你不愛那麵團很黏手的感覺,調降到65% (冷水用量降到295克) 也不差。
採用2階段發酵法,藉由拉長發酵時間及不同階段溫度控制的細膩,將這份復古感的鄉村麵包配方推向完美。我近期已多採用自己培養的天然酵母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