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培常見的蛋糕體大致上有四種做法,依口感從厚重到輕盈依序為磅蛋糕、海綿蛋糕、戚風蛋糕及天使蛋糕。完美製作的成功率及技巧性也大概是這樣的排名。過去在經營咖啡館期間,幾乎天天都要烘培各式各樣的磅蛋糕,一般比較少有機會烘烤其它類型的蛋糕體。不過如果是顧客指定要裝飾蛋糕或參加朋友Party,我就會選擇類似海綿蛋糕或原味戚風蛋糕。這配方的成品質地則於海綿蛋與天使蛋糕之間感,中和了兩者特色,既能保有海綿蛋糕該有的濕潤度,又同時具備天使蛋糕的輕盈口感。
不過這份配方裡頭添加的泡打粉或許讓你質疑?也是部分網友來...
在眾多法式甜塔裡面,這份法式生巧克力塔的做法及配方中黑巧克力的使用比例,在我的眼中的低糖度,甚至帶著些許黑巧克力的微苦,已經可以歸入成人版口味甜點。對於嗜重原味巧克力的饕客而言,這配方能赤裸呈現出巧克力的原始風貌。配方及做法是過去經營咖咖館期間的升級版,加入了適量檸檬皮屑已'豐富巧克力的層次風味,做法TIPS上,也提供克服巧克力塔擺進冰箱容易發生乾裂的缺點。
市面多數生巧克力塔是採用原味呈現的油酥塔皮(即餅乾塔皮)製作,不過這回不萊嗯就讓她徹底的巧克力到底,連油酥塔皮都是加入可可粉的調和。因為材...
這份油酥塔皮口感特色是酥脆,主要原因來自於麵團中的高脂肪含量,使用上多以水果口味為主的法式甜塔居多。如果想要塔皮成品保有這樣的酥脆質地,在操作上有著幾大關鍵技巧必須掌握,首先是對於食材溫度的控制,還有材料的混拌技巧,以過去自己開店時期、經常要大量製作的經驗歸納,塔類麵團最好能在使用前一天就製作完成並冷藏鬆弛麵筋,這與當天現做麵團,僅經過短暫時間冰涼後,就擀開入模、完成烘烤出現的口感,兩者作法吃起來還是有著差異性存在。
保持材料全程低溫、手動混拌手法輕巧,是成功口感必備兩大要件,最後麵團擀製成塔皮...
天氣驟然變冷總會讓人想要來點熱飲料,這時候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手握一杯熱巧克力還要還備感溫暖呢?不萊嗯今天就推薦一份比知名咖啡館還要厲害的鮮奶油熱巧克力飲料食譜,透過幾個簡單材料與步驟,你也可以在家裡做出五星級質感的冬日巧克力熱飲。
[ 材料 ]35%動物性鮮奶油:110克全脂鮮奶:350 ml全脂奶粉:25克玉米澱粉:2克巧克力豆:75克 ( 選用可可濃度50%~70%最佳)
[ 做法 ]將鮮奶油秤好重量、與打發不鏽鋼鍋一同放進冰箱冰鎮約10分鐘
10分鐘後將鮮奶油打發至硬性發泡,裝入擠花袋放...
這應該是不少台灣自學烘焙人的慣性反應,烘焙就是要減糖,一旦讀到食譜配方表裡有超過100克的砂糖,罪惡感油然而生,總覺得要多少減一下糖才能吃的安心。如果單從健康角度看低糖飲食,這絕對是對的,自己初學烘焙之初也迷失在減糖的慣性裡,直到定居加拿一段時間後,某日聊到這裡的甜點似乎都過甜這件事,一位當地朋友就說:「甜點不就是要甜嗎?重點是享受完美口感,不是要吃的多,但卻必須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口感與滋味」,只要不是甜到高過自己的飲食習慣,甜點裡必須要有適量的糖才能做到該有的質的與口感。
隨著烘焙經驗逐漸累積,...
這份美式家常果乾軟最早的發展概念,是源自於2年多前與朋友的一趟多倫多旅行,在星巴克的歇腿時間,吃到了這個讓不萊嗯相當驚艷的美式軟餅乾口味,當時就立志一定要在家實驗出這份軟餅乾配方,因為裡頭融合了紅莓果乾、木瓜果乾及核桃堅果的誘人香氣,第一口咬下就很難停下來,過去開店期間這份餅乾也是始終有死忠的顧客,從開店到關店,它從來沒有在貨架上缺席過。
如果大家曾經嘗試過不萊嗯其它軟餅乾食譜,就應該了解到混合兩種不同糖(白紗與紅糖)是軟餅乾之所以軟的必要條件。而在台灣遷就飲食的習慣性,不少人做烘培時總喜歡拿著...
烘培小蘇打粉 (Baking Soda) 與泡打粉 (Baking Powder) 究竟有什麼不同?對於學習烘焙的朋友大概有幾種發展走向。【最常見】經不起失敗的打擊,完全依照食譜選用指定食材。【左右為難】知道兩種膨脹劑略有不同,但手邊正好缺了某一種 (通常缺烘焙小蘇打粉),就硬著頭皮添加試試看。【糊里糊塗】直覺判斷兩者就是差不多的東西,可能是膨脹力一個比較強 (通常認為泡打粉較強)、另一個較弱,所以只有泡打粉時就少放一些來因應。【堅持己見】明明就都一樣,還稱自己已經試過了,而且做出來的成品膨...
烘培用的蛋白霜依作法不同分成有三大類,各別是法式(French)蛋白霜、瑞士式(Swiss) 蛋白霜,及義式(Italian)蛋白霜。而不萊嗯自己最常用的則是法式蛋白霜及義式蛋白霜。它們的材料基本上就是簡單蛋白、細白砂糖及水的組合。至於該用哪一種蛋白霜與甜點結合,須依據用途來決定。
我的簡單判斷大原則是,需要再歷經烘培的,就適合採用法式蛋白霜 (譬如馬卡龍),如是用於最終裝飾,或是內餡材料這樣直接吃的狀況,就採用義式蛋白霜。畢竟義式蛋白霜已預先將糖漿滾煮至高溫,之後再加入打發中的蛋白,因此基本上...
天氣轉涼後就很想喝到台灣味的甜湯,而紅豆芋圓更是自己對台灣夜市,或媽媽家市場邊的甜湯舖記憶。突然起自己發表過一道舊芋圓食譜,於是把它翻出來更新。如果你對我的味覺有信心,這次的自製芋圓、地瓜圓,依直覺調整了木薯粉 (即樹薯粉) 與太白粉 (即馬鈴薯粉) 用粉比例後,重現了道地九份芋圓的水準,成品保留了天然淡雅的芋頭及地瓜香氣,同時非常軟Q,放涼後也不會變硬。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這遙遠加拿大山上,重現對於台灣的甜湯想念。
基礎紅豆湯做法很簡單,大家都會就不再贅述,不過這次把台灣帶回來的「內門龍眼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