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烘焙的基礎科學知識
關於烘焙的基礎科學知識
對於初次嘗試鹽麴製作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一開始摸索時的一些疑問,我將它們整理如下,或許能幫助你克服一些疑惑,也避免盲目試驗的失敗。
延伸閱讀:自製鹽麴 (鹽米麴)
該用一般料理鹽(含碘)、天然海鹽或岩鹽從成敗角度來看並無差別,但選用天然海鹽或岩鹽風味會較出色。
鹽麴製作應該放常溫或冰箱低溫會抑制麴菌的活躍,因此熟成必須在常溫進行,麴菌才能活躍進而分解米澱粉以為養分,不過一旦成熟後為了抑制麴菌作用避免酸化,則應該密封後以冰箱保存。
可用不鏽鋼湯匙攪拌嗎由麴菌特性資料查詢,不鏽鋼材質與米麴接觸並無問...
這份鹽麴比例很特別,起始就是為了高鹽耐放,方便在低添加量的條件下,完全替代製作麵包時的用鹽,當然也可以運用於其他日常料理時的肉類醃製使用。不過在做法完全一致的條件下,文中也提供了常見鹽麴製作的基礎比例配方,這些比例我都親自試過並無問題,如此大家也能更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各式鹽麴料理食譜而直接使用。
不過市售米麴有分乾燥版及濕潤版,因為自己僅能買到類米粒乾燥版,因此無法提供另一種版本的培養經驗分享。而一但鹽麴完成後是否應該攪打成泥漿狀保存,或原樣密封入冰箱?這端看個人之後用途或視覺成品來決定。處裡成泥...
這個實驗是繼採用未經發酵的《米麴粉漿》,並且成功製作出「米麴白吐司」之後的進階實驗,為的是想找出經過活化更具分解力的《米麴粉漿》,對於麵包的製作,究竟是帶來正面助益或反面效果?從實際所得到的結論是:「預先發酵不可行,或必須大幅減少用量?」。歸究其原因與原始米麴所具備的三種分解力酵素《澱粉酵素》、《蛋白酵素》及《解脂酶》有著密切關連性。由無法繼續往下操作的濕黏癱軟麵團大約可推測出,非常活躍的《蛋白酵素》即便是放置於4℃的低溫發酵環境中,依然導致了小麥麵筋被分解而形成癱軟現象,這與過度發酵後產生麵團...
麴是一種發酵用菌種,屬於麴黴屬 (Aspergillus),是真菌的一種,以多細胞的絲狀體 (及菌絲) 的型態生長。其特殊之處在於「麴菌」是數百種真菌中,特別被人類分離出來,運用於培麴的菌種之一,它與我們自制發酵品時,可輕易從身邊空氣環境中所獲得的微生物不同,是一種特別被人類「馴化」,存活於煮過的完整穀粒上的的特別菌種。在實際運用上我們運用的是麴自身所製造的多種酵素,藉由它如同催化劑一般的帶動特定生化反應以產生分解力,這些酵素包含了《澱粉酵素》、《蛋白酵素》蛋白酵素》及《解脂酶》,有趣的是,如果...
自己手邊使用了幾年的兩台【食物攪拌機】,功能與售價應該都算是該領域裡之最,雖然品牌、功能或售價不等於好用,但與一般中階食物攪拌機比較下,它們還是有出眾之處。例如兩款高階機種,都能依照當下所料理的食物型態 (如濃湯、細碎、冰沙、果泥…等),提供了適當預設模式輔助處理食物,也因為這些需求的使用目的不同,在我的廚房裡總是彼此交替的使用,因此沒有任何偏好,以下就依據我的使用經驗,分享對於它們,亮眼特性及弱點設計做出說明。
以下純屬個人使用經驗與比較分享,不代表、不等同品牌觀點或產品銷售資訊。
翻譯名詞說...
甘納許做法其實有很多種,想要用於擠花或內餡,甚至是表層披覆淋醬都可以。有些朋友總誤以為只能是怎樣食材範圍內,所完成的才算甘納許。「Ganache」是法文字,且其原始的基礎材料相當簡單,只是動物性鮮奶油與巧克力兩者結合而已,至於以上兩種食材比例各該占多少,則是依據甜點師最終用途來決定。而有了以上基礎以後,再進一步就是風味上的變化,最常見的就是選用帶有風味的烈酒賦予風味佳以調整,例如常見櫻桃風味或是柑橘風味的利口酒 (美國品牌:Cointreau君度橙酒、r法國品牌:Grand Marine大力水手...
酵母菌的養分從何而來?「疑~不就是麵粉、糖呀這些澱粉或是帶有甜味的食材嗎」這個認知只對了一半,酵母菌確實因為《嗜糖》,因此必須攝取糖份才有活力,只是酵母菌只有能力攝取葡萄糖,而不是你認為的細白砂糖,砂糖必須透過外力才能分解成葡萄糖,例如高溫融解與酸 (PH4.0以下) 同時存在的作用才會轉化。那麼小麥澱粉裡的醣不就更糟?無法被酵母菌所吸收?確實酵母菌無法直接分解小麥澱粉,不過在小麥加工過程中會對小麥麵粉造成損傷,這些局部損傷澱粉,就是成了酵母菌足以在無糖添加狀態下,一路從發酵以至於爐溫達到60℃...
大部分製作麵包時採用的湯種麵團,都是以爐火直接加熱方式製作,而這個「3分鐘微波湯種麵團」做法,則是大幅縮短了準備程序與時間,3分鐘就能完成,而且還省洗了一個煮鍋,也無須煮好後再倒到放涼盛缽的程序。
做法非常簡單,只須把秤量好的麵粉及清水 (或鮮奶),倒入適合的盛缽,混拌均勻後放進微波爐,採用強微波方式加熱,每回30秒,每回加熱後須取出拌勻再回到微波爐,以這個示範分量大約需要重複加熱4次,或讓湯種溫度達到65~75℃之間即可。
完成後以保鮮膜符貼著麵糊覆蓋,送入冰箱冰涼降溫至18~22℃後再加入主...
水分含量攸關著麵包質地的變化,不過麵包裡的水分卻不是只有實際看見配方表中的用水而已,因為許多常用的添加食材,也都含有一定比重的水分,這對於整體麵團含水量的計算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影響,而這篇文章就是以吐司為例,大致列舉出經常使用食材裡所含有的水分,當你下回準備替換食材時,下面表格就可列為參考。
標準吐司麵團含水率都落在68%居多,那麼更多或更少產生的變化是什麼?如果先撇除不同食材或添加劑對於麵團的干擾,單就含水率來看的話,當含水率往低的方向走時,吃起來的口感就會較具嚼勁,烤出來的成品外皮也會相對較厚...